那一声吼,听懂了吗?
就冲破天际的那一下。
当王艺迪在法国蒙彼利埃的灯光下,决胜局11-6拿下最后一分,她扔掉拍子,高举双臂嘶吼出来的那个瞬间,我敢打赌,一半是给自己泄压,另一半,纯粹是在“驱魔”。
驱的是那个一直以来被死死贴在背上的“恐日”标签,赶的是那个总在关键外战掉链子,让我们球迷又爱又恨的心魔。
WTT冠军赛的这场胜利,来得太及时了。
讲真,当大比分3-0领先,硬生生被张本美和那丫头一板一板地搏杀,活生生给追到3-3平的时候,我承认,我跟电视机前的大多数人一样,后背发凉。
那感觉太TM熟悉了,剧本闭着眼睛都能背出来:开局猛如虎,中段想太多,被对手抓住一两个机会疯狂撕咬,然后心态一崩,稀里糊涂地就交待了。
过去一年多,这剧情在王艺迪身上简直是单曲循环,尤其是碰上日本选手的时候,坊间送她外号“王稳定”,稳定地给对手送温暖,这调侃里头,全是恨铁不成钢的辛酸。
但这次不一样。
成年人的世界里哪有什么救世主,所有从泥潭里爬出来的机会,都得自己伸手去抓。
决胜局的王艺迪,没再等什么奇迹,她自己成了那个奇迹。
那不是战术上的神来之笔,而是纯粹意志力的碾压。
就是在悬崖边上,她一把薅住对手的头发,把俩人都拖进最原始的肉搏战,然后靠着那股子蛮劲儿和更豁得出去的狠劲儿,硬是把对方给推了下去。
赢下这场球,她不光是把日本女单最后的火苗给掐了,更是把自己从国乒那个“老大难”的问题儿童名单里,暂时给划掉了。
更要命的是,在陈幸同、蒯曼早早一轮游,咱们唯一的独苗小将陈熠又刚被申裕斌“上了一课”的大背景下,王艺迪这场WTT蒙彼利埃冠军赛的胜利,几乎是以一人之力,撑住了国乒女队在法国最后的门面。
全村唯一的希望,这担子,你想想有多重。
咱们把镜头往回倒几个小时,看看另一场让人五味杂陈的比赛。
小将陈熠对阵韩国一姐申裕斌。
这场球,看得人心里堵得慌。
你说陈熠没机会吗?
那机会是大把大把的有。
可你看着她一次次在领先时手软,在相持中没变化,因为移动慢,那高个子的优势愣是成了摆设,你就明白,有些学费,成长路上就是得这么真金白银地交出去。
还记得上次在乒超联赛,陈熠是怎么输的?
2-0领先,被申裕斌连扳三局,决胜局还被剃了个11-0的光头。
这种“惨案”,你敢说心里一点阴影没有?
这次虽然没那么惨,但过程是一样的憋屈。
明明有机会把比赛拖到最后一局,但在第六局那几个关键分上,小姑娘的心态问题又暴露了,几个莫名其妙的正手失误,直接把胜利的门给关上了。
我们不能对一个21岁的小将太苛刻,毕竟经验这玩意儿,就是在这种刀刀见红的比赛里,一分一分熬出来的。
但这场失利也像个哈哈镜,照出了咱们年轻一代球员的一些共性问题:技术体系有明显短板,得分手段太单一,脑子里的战术储备还不够丰富。
陈熠就像一辆马力强劲的重型卡车,但开到了F1赛道上,光有劲儿,没用啊。
现在,回到那场让人心跳骤停的七局大战。
王艺迪到底是怎么从3-0领先到被连扳三局的悬崖边上,又活回来的?
前三局,王艺迪打得那叫一个行云流水,7-0的开局直接把张本美和给打不会了。
她的算盘打得很清楚:就是用我旋转的“贼”和力量的“重”,让你张本美和的速度优势变成累赘。
简单说就是“你快任你快,我一力降十会”。
张本美和的反手快撕是看家本领,但王艺迪今天就是拿更“沉”的球,让她借不上力,难受得要死。
可毛病就出在3-0之后。
赛后她自己也认了,心态飘了,脑子里开始想赢怕输了。
这念头一起,手上的动作就跟着迟疑了。
你一犹豫,球的质量立马掉一个档次;球一软,张本和那不要命的搏杀空间就全出来了。
第四、五、六局,我们看到的就是一个逐渐找回节奏、越打越疯的张本美和,和一个越来越被动、缩手缩脚的王艺迪。
胜利的天平,一度已经彻底滑向了那个更年轻、更敢拼的日本姑娘。
转折点就是决胜局。
徐辉教练的场外指导是一方面,让她坚决压反手、变线路。
但更关键的是,王艺迪自己把那个包袱扔了。
她不再去想结果,而是回到了一分一分的撕咬中。
当比分从5-5一口气干到10-5,那一刻,我们熟悉的那个力量感爆棚的“大迪”才算真正回来。
赢球后那声怒吼,吼出的是这几局所有的压抑、憋屈和自我怀疑。
这场球,对王艺迪的意义,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还大。
她长期以来在主力层的位置有点尴尬,论实力绝对顶级,但论外战的稳定性,尤其打日本选手,战绩确实不好看。
这场硬仗,就是她的一次“正名之战”。
它告诉所有人,王艺迪不是不能打硬仗,而是需要找到那个能让她放下杂念,纯粹去战斗的状态。
王艺迪绝杀张本美和,这六个字背后,是一场漫长的自我救赎。
现在,日本女单全军覆没,王艺迪作为国乒最后的“守村人”,孤零零地闯进四强。
下一个对手是韩国的朱芊曦。
前面的路依然不好走,但捅破了这层窗户纸,我们是不是可以多一点相信,那个从泥潭里爬出来,靠自己站起来的王艺迪,能把这份责任扛到底?
毕竟,真正的强大,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而是在一次次的逆境里,你仍然选择,把球拍再握紧一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