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这事,我真是看得一头雾水。印度的那些媒体早就像打了鸡血似的,天天在说中国截水、断供,结果你细细一查,这水源问题背后,除了表面那点“水”,还有更复杂的算盘。
你们以为中国在喜马拉雅山脉的水库就像是随便盖个盖子那么简单?别天真。数据显示,靠近冰川的水源贡献了整条河流将近一半的水量,这是我查资料后看到的。中国控制的流域占比也就30%左右,但其实这里的水全靠冰川融水和降水集中,特别是季风过境后,这块水源就变得宝贵得不得了。传说中国“无所谓”,但实际情况是,干旱季节没了中国的上游,印度那边基本等于没有水了。
可是国内一些水利基础设施老得跟老古董似的,管道渗漏严重,约有40%的灌溉用水都流失在管网里。联合国《国际河流使用公约》都没人签,中印两国争端不可以说没有法律依据,但双方都不签,谈合作难免会充满敌意。印度抱怨中国“封水”,其实自己设备也不怎么样,也在那边拼命抢水,却不愿说自己设施老旧、管理不上心。
可能有人会说,水库的作用就是调节洪水,减少洪灾,那倒是个客观事实。其实好多时候,堵洪水的同时还能帮忙缓解旱情。比如我看到的统计,藏木水库在雨季能拦截大量洪水,把洪灾风险降下来,但你告诉我,印度不满意的理由难不成就止于水少了?不是,是有人背后对中国的战略疑虑,觉得中国管水管得太死,监控太密,印象里他们总觉得我们会在关键时刻“断水”。
我觉得中国如果能多点透明度,公开水库的流量数据,甚至邀请印度的专家去实地考察,安心点让他们看清楚,心理可能会踏实点。但话说回来,印度更应该盯紧自己国内的水利问题。有数据显示,印度国内水利设备老到炸裂,管道渗漏、浪费严重,水资源浪费达40%以上。结果自己都没搞好,还跑到中国后面指责,真是劝也没用。
你别说,布拉马普特拉河其实大有可为。两边合作开发点水电、共同治理洪水,可能比一味指责谁更有意义。我们可以考虑让印度加入联合监测,甚至共享一些水文数据,真正实现互信。别只盯着“我有水你就没”这个错觉,把话题引到合作上,或许还能解开这堆死结。
讲真,我就想知道,印度那边到底想要啥?他们对中国的信任早就碎了一地。你说,按他们的逻辑,我们就把水全都引到中国,这就解决问题了?我看未必。只不过是让他们继续愤怒,继续抱怨。你说,让印度自己修基础设施,少浪费点水,是不是就能少点这事儿?可是他们一直在抱怨中国,像个永远找借口痴迷的孩子。
我真就想问:我们自己干嘛非得要让印度满意?他们要是觉得不公平,那就自己把管理做得更好些。水是流动的,不是墙能堵得住的。我们管得好,自己用得快活,别人管不好,就别强加给我们责任。而且,印象里的“上游控制”这套鬼话,除了让人反感,没啥用处。
就算说,咱们在雨季泄洪、旱季截流也是合理的。至于要不要让他们心服口服?不用求人。反正中国的水闸不是为了印的笑话,也不是啥“控制资源”的把柄。我们有我们自己的规划和利益,别总想着“我敢不让你满意”。
所以,最后问一句,从这个河流争端到头来,谁才是真正的“冤大头”?是不是这帮自我感觉良好的“邻居”自己把自己搞得一团糟,还敢站出来指指点点?这事儿,要真动真碰硬,没准这个世界还会变得更复杂。你说,谁才是那个“占了便宜还要怒喊不公平”的那一方?还是说,水这个东西,除了它的水,还装着谁的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