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利班给中国企业扣了顶 “技术不行” 的帽子,叫停了 5.4 亿美元的油田合作。这项目可是 2023 年塔利班掌权后签的第一个大型外资单,25 年合同期,说好三年内投 5.4 亿,第一年先砸 1.5 亿,还得在阿富汗建炼油厂、优先雇本地人。结果才一年多,就说中方 “屡次违约”,主管副总理拍板 “分手”—— 这哪是技术的事,分明是背后有别的算计。
阿方说中方 “钱没给够”,第一年 1.5 亿连零头都没到账。可他们忘了,炼油厂不是搭积木,得先通水通电通路,阿富汗那地方百废待兴,基础设施缺得厉害,前期投入本就是无底洞。说 “技术不达标”,却讲不出具体哪不行;说 “没多招本地人”“破坏环境”,这些账到底是中方的锅,还是阿富汗自己条件差拖了后腿?中方企业没吭声,这沉默反倒让阿方的指控显得更虚。
蹊跷的是,叫停合作前后,塔利班动作频频。跟巴基斯坦突然热络,巴方取消阿富汗进口商品的银行担保,等于给他们的经济输血;欧盟紧接着抛来 1.6 亿欧元人道主义援助,西方的钱从来带条件,这谁都懂。美国那边也早有松动,特朗普时期就撤销对塔利班的悬赏,高层频频接触。把这些串起来看,塔利班怕是想 “左右逢源”,踢开中国,给西方递投名状,换国际承认呢。
他们还张罗着找 “有经验的国际公司” 接盘油田,这心思昭然若揭。中国对阿富汗够实在了,不承认也不封锁,只想通过合作换地区稳定,要求就俩:别成反华棋子,别藏恐怖分子。可塔利班这波操作,把信任砸得稀碎。瓦罕走廊打通计划怕是要黄,也给中国企业提了醒:高风险国家投资,合同再铁,遇上耍手段的,说黄就黄。
阿富汗急着变现资源能理解,但营商环境和契约精神才是吸引投资的根本。想 “吃中国饭砸中国锅”,转头抱西方大腿?忘了当年被美国耍的滋味了?西方的橄榄枝看着甜,实则带刺,真靠上去,怕是又要重蹈覆辙。这世界的规矩简单:想交朋友,大门敞开;想耍小聪明,先掂量掂量自己够不够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