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向来是风云诡谲之地,但今年下半年,保险资金的密集动作仿佛向业界发出了一个明确的信号长线资金开始发力。数据显示,在短短的四个月时间里,保险资金对上市公司的调研次数接近6000次,覆盖超过一千家公司。不夸张地说,这些“耐心”的投资动向堪称市场的晴雨表,它们投向何方,往往预示着下一波发展的热门领域。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险资的“密集接触”并非漫无目的。从具体行业来看,光伏设备、电子元件和医疗保健设备等板块显然成了宠儿。至于个股方面,晶盛机电、能科科技、德赛西威等科技类公司频频被点名。调研数据背后,不难发现一个趋势险资不仅看重传统稳健的资产,还窥见了新质生产力的广阔前景。
让我们聚焦那些头部机构,它们的“军备竞赛”尤其引人注目。数据显示,泰康资产以347次调研遥遥领先,紧随其后的还有大家资产、太平资产、华泰资产等,它们的调研次数均突破200次。而养老险公司也毫不示弱,平安养老、长江养老等知名企业均跑步入场。一时间,“谁是调研之王”成了多家机构之间竞争的话题。但话说回来,光调研次数多又如何?关键还要看实际投资的落地和后续的市场表现。
从已经披露的三季度财报中,我们可以窥探出险资的“底气”。五大上市险企前三季度投资资产不仅总额突破了20万亿元大关,而且整体呈现稳步增长态势。中国人寿一骑绝尘,投资资产增长高达10.2%,但最令人意想不到的,恐怕是它高达3685.51亿元的总投资收益,年化收益率直逼8.6%。这些数字既清晰地展示了险资的投资能力,也让市场对其变现能力多了几分信心。
当然,中长期来看,险资加大权益市场投资力度的逻辑也十分清晰。受政策引导与产业转型升级的推动,“新质生产力”强势崛起,无疑已成为险资的香饽饽。中国人寿拟20亿元加码半导体等领域,新华保险与中国人寿联合设立私募基金投向先进制造业。可以说,险资布局新赛道的速度,让人不禁联想到“全力奔驰”的掘金新纪元。
不过,海阔凭鱼跃,险资的繁荣也并非毫无忧虑。行业长期以来都面临着资产负债久期无法完全匹配的问题,尤其是在当前环境下,再投资压力和利差损风险仍然客观存在。目前尽管有政策利好,但如何在业绩增长的同时有效控制成本,依旧是每一家险资机构需要攻克的难关。
从普通投资者角度来看,面对险资这样重量级玩家的动向,确实有不少启发意义。一方面,面对光伏、半导体等风口,我们这些“按月还信用卡”的小散户不妨取其所长,关注大资金中长期看好的赛道;另一方面,也要记住一个朴素的道理在市场,赚钱是长期逻辑,永远不要只盯着那些吃不了的大饼,还是要量力而行,找到适合自己的投资方式。
险资早已“跑步入场”,可市场的风信子刚刚吹响,作为普通投资者的我们,是要守株待兔,还是果断叩门?它们看似平静的调研数据,是否也包含一场默默升级的竞赛?你敢追上这时代的浪潮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