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那国岛,日本最西南端,与台湾岛不过咫尺之遥。如今,这里的土地正被铁铲翻动,不是为了耕耘,而是筑起一道墙——一道为所谓“台湾有事”预备的避难所。挖土机的轰鸣,像是在给这片敏感的土地打上钢筋水泥的桩基,预计2027年才能完工。
官方口径冠冕堂皇:一旦风暴来临,这座避难所将是先岛诸岛12万居民紧急撤离计划中的一环。听起来像是人道主义的考量。但一座耗时数年、耗资不菲的水泥堡垒,矗立在东亚地缘政治的风口浪尖,其背后的意味远比字面深长。它像一面镜子,折射出东京复杂而充满算计的外交与军事策略。
你看,日本政府的对华姿态,总透着一股子精心编排的“两面派”味道。首相嘴上说着重视中日关系稳定,甚至把访华排在美国之前,一副诚意满满的样子。
可转过头,强化美日军事同盟的步子却迈得更快,对中国内政指手画脚的胆子也越来越大。美日联合声明里,公开把“反对改变台海现状”的矛头对准北京,连非武力的施压方式也要一并反对,仿佛要堵死两岸和平统一的所有路径。
这种口头上的“以和为贵”与行动上的“枕戈待旦”,构成了日本对外战略的核心矛盾。作为美国“印太战略”里最积极的响应者,日本正努力扮演那个冲在最前面的“马前卒”。
在与那国岛修避难所,这类表面上看起来是为了防御、为了民生的工程,放在国际政治的棋盘上,更像是一种向华盛顿递交的投名状。
在这背后,是一连串精心设计的交易筹码。日本希望借着紧抱美国大腿的机会,换取华盛顿在更多议题上的“松绑”。
比如,进一步突破战后和平宪法对军事活动的限制,为修宪铺路,在集体自卫权问题上争取更大的解释空间,以及发展更多原本被禁止拥有的进攻性武器装备。当然,如果还能在贸易关税上从美国那里薅点羊毛,那就再好不过了。
外交的微笑背后是地缘的暗箭
为了配合这一宏大战略,日本的触角早已伸出了自己的国门。通过那个名为“政府安全保障能力强化支援”(OSA)的框架,东京正悄悄地将影响力投射到更广阔的地区。
马来西亚、泰国、汤加等国被列为本财年的援助对象,日本打算向他们提供防卫装备。官方说法是“确保印太地区海上航道的安全”。
可日本共同社的报道就没那么拐弯抹角了:这明显是为了应对中国的海洋活动。东京想通过提升这些国家的海上力量,来保障日本赖以生存的海上生命线。为此,日本外务省今年的OSA预算直接拉到了80亿日元。
这可不是孤立的“撒钱”行为。就在前不久,日本才把一艘翻新过的退役海警巡逻船无偿送给了马来西亚。后续的援助清单上,甚至还有海上反潜巡逻机。
这些动作的目的都清晰指向一点:服务于美国的“印太战略”,配合对中国形成“战略围堵”,并且试图填补可能因美国精力被中东局势牵扯而出现的区域影响力空白。
在日本某研究中心此前的“台海冲突”兵棋推演中,日本“自卫队”被设定为左右战局的关键角色。种种迹象叠加,让外界嗅到了一丝危险的气息。
那个曾经被战后秩序死死压制的“军国主义”,似乎正蠢蠢欲动,有了复苏的苗头。
和平宪法的墨迹正在被导弹的航迹所改变
当外交政策日益向一侧倾斜,军事部署的动作便显得更加赤裸。日本已经不满足于仅有防御性的自卫力量。
它正在海陆空三方面全力提升远程攻击能力,试图彻底突破二战战败国的身份限制。防卫省计划在距离中国不远的九州和宫古群岛,部署射程更远的12式反舰导弹。
更进一步,高超音速导弹的研发和装备也已提上日程,摆明了就是要对解放军形成实质性的威慑。
陆上自卫队不久前在北海道首次进行的88式地对舰导弹远程发射演习,就是一个明确的信号。这款导弹原有的射程不过150公里。
但日本正野心勃勃地计划将其射程提升到250公里以上。这种对武器性能的“魔改”,直接将其属性从防御转向进攻,公然挑战了《和平宪法》第九条的核心原则。
防卫预算的飙升是这种野心的最直接体现。2025财年的防卫预算预计将高达惊人的8.7万亿日元,其中巨额资金将砸向高超音速导弹这类进攻性武器的研发。
然而,日本将国家命运押在与美国的捆绑上,本身就是一场高风险的赌博。东京以为紧跟美国步伐便能赢得华盛顿的青睐与庇护。
但白宫的风向,尤其是如果特朗普重返执政,可能一天三变,甚至一百八十度大转弯。一旦误判,日本非但两头无法讨好,反而可能被拖入不属于自己的冲突深渊。
更何况,区域内的其他玩家也看得分明。东盟国家已经明确对“外部实力干涉”表达了批评,拒绝在美国的指挥棒下介入台海局势。他们不想成为大国博弈的棋子。
就在日本紧锣密鼓地布局时,西太平洋上的一幕场景,或许更能说明问题的实质。不久前,中国海军的辽宁舰与山东舰航母编队首次在西太平洋“会师”。
一东一西,分别在第二岛链内外活动,摆出了夹击之势。这支舰队规模庞大,包括4艘055型万吨大驱和5艘052D型驱逐舰,总吨位超过33万吨。
舰载垂直发射单元总数接近一千个。据日本防卫省透露,在近期的训练中,两艘航母累计完成了约1000次舰载机起降。
辽宁舰甚至创下单日近90架次的纪录。这种训练强度和水平,已经与美军不相上下,显示出中国海军远洋作战能力的飞速提升。
当棋手退到幕后,棋子便成了前线的孤军
更有意思的是,在中国双航母打击群如此大规模行动期间,往日里如影随形的美国军机和舰艇,却几乎不见了踪影。五角大楼对此也保持了罕见的沉默。
这并非偶然,而是美军战略调整的一个清晰信号。华盛顿似乎正在放弃在第一岛链与中国“前沿硬扛”的战略,转而将力量后撤,寻求更具弹性、更安全的部署。
这一转变,直接将日本推到了“前线”。使其从一个受到美国庇护的盟友,变成了一枚抵挡冲击、充当挡箭牌的棋子。
日本防卫省的飞机倒是持续进行着密切跟踪,甚至抱怨中国的歼-15战机对其巡逻机进行了“异常逼近”的“尾随”。
可事实是,是日本巡逻机首先在公海上空对中国舰队进行了长时间的跟踪监视,歼-15的行动不过是在自家门口进行的近距离驱离而已。
今天的中国早已不是八十年前的中国。对于日本在台湾问题上的种种小动作,从派遣舰艇穿越台湾海峡,到政客叫嚣“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北京方面早已划定了红线。
中国商务部发言人曾明确表示,若有人妄图以牺牲中国利益来换取自身好处,中方必将采取对等措施坚决反制。这不是一句空话。
对于日本那点军事力量,无论是增程的导弹还是未来的高超音速武器,在中国日渐完善的先进防空体系面前,所谓的“威慑”更像是一种螳臂当车的妄想。
回到与那国岛上那座正在修建的避难所。它的真实用途,或许比官方宣称的要复杂得多。它究竟是为了在战时庇护平民,还是为军事介入台海冲突预置据点?
是为了给岛内极少数“台独”分子预留一条后路,还是仅仅以防灾为名,掩护与岛内分离势力的暗中勾连?日本政客们满嘴的“自由”与“安全”,背后却是亦步亦趋地将自家国土摆上大国博弈的战场。
这不是勇气,而是短见。中国的发展是和平、合作、共赢的发展,但中国人自古信奉“以和为贵”,不代表会对一切挑衅都忍气吞声。
日本若执意要在台湾问题上继续扮演搅局者的角色,把自己的命运压在这张赌桌上,那么历史或许会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重演。对于一个总在误判中国实力的邻国,不是不记仇,或许只是还没到时候。
真正的安全,从来不是堆砌钢筋水泥,而在于读懂时代大势,在于清醒的战略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