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2025年空中力量排名揭晓,印度空军超越中国,全球第三名

发布日期:2025-11-21 14:23 点击次数:198

最近,一份关于全球空军力量的排名再次引起热议。在美国“世界现代军用飞机名录”(WDMMA)公布的2025年世界空中力量榜单中,印度空军排名跃升至第三,超过了中国。这消息让印度媒体兴奋不已,感叹“重塑亚洲格局”。不过稍微琢磨一下就会发现,这份榜单的专业程度不高,更多像是政治博弈的结果,而不是单纯的实力衡量。

WDMMA的排名从根本上说就有硬伤。这网站把美国空军、海军航空兵、陆军航空兵,还有海军陆战队都排进去,分别是第一、第二、第四和第五,可偏偏把俄罗事实的空天军放在第三,这种把自己国家的兵种跟别国空军直接硬拼的做法,很明显就违背了“空军实力排行”的基本原则。要说更重要的,那就是,这个平台既没有政府、军方或者学术机构的背书,数据又全靠公开报道和军事年鉴,缺少内部情报支撑,也没有经过第三方审查,权威性早就让行业里的人打了个问号。

支撑排行榜的“真实价值评级”(TVR)公式,漏洞实在不少。它嘴上说会考虑装备、后勤、实战等方方面面,可实际评估时,却偏向性挺明显。印度打算买但还没交货的144架苏-57,居然也能算进评分里;而中国那些未公开的装备计划,反倒被扣分。印度只生产了40架“光辉”战机,反而得分;可中国的歼-20、运-20实现了国产化,却因为所谓“装备平衡性”被扣了分。更离谱的是,排名里还把中国已退役的强-5攻击机算了进去,而对歼-16(实际约300架,统计只有50架)和歼-20(实际超200架)的数量,却严重低估。这种偏差,简直失去了客观依据。

印媒和一些西方媒体为了维持这个“排名神话”,说辞确实经不起推敲。他们坚持印度空军“结构均衡”,在近距离支援方面比中国更占优,但却故意忽略关键数据:英国国际战略研究所披露的数据显示,到2025年中旬,印度拥有战斗能力的军用飞机只有721架,而中国则高达2989架,差距接近4倍。如果再算上歼-20S、歼-35A、运-20B等新增装备,这个差距还会越来越大。

“多元化采购碾压自主化”的荒谬说法,其实把现代空战体系搞得一团乱,真是看不懂。印度空军的机队,简直像个“万国博览会”,俄制苏-30MKI、法制阵风、美制C-17,杂七杂八一块搭配,零件依赖进口,维护标准也搞不清楚,苏-30MKI的正常率才55%。而中国的歼-16,正常率超过90%,维护花费只有国际同类机型的三分之一左右,自主化供应链,让备件的周期缩短到一周以内。体系集成方面,中国空警-500已经实现与各种战机的数据链互联,而印度的预警机还得靠人工指挥,没点数据共享,这差距在实战里可是要命的。

所谓的“实战经验”呢,反复被吹得天花乱坠,但经过核实后,确实水分不少。2025年5月的“辛杜尔行动”里,印度声称击落了6架巴基斯坦的战机,可结果没有拿出任何飞机残骸的证据。反倒各种证据都显示印度方面损失了至少6架战机,包括阵风、苏-30MKI和米格-29啥的。再说2019年克什米尔的空战,印度的米格-21被击落,飞行员还被俘获,这一出仗彻底打碎了他们“实战强者”的标签。

既然在跟巴基斯坦空军较劲的时候都挺吃力了,要是跟中国空军一比的话,印度空军的战损可就不止被击落几架四代机那么简单了。其实,早在几年前,中国空军的战机平均飞行小时数就超过了美国。早在2014年,有分析指出,中国空军的飞行员年平均飞行时间已经上升到了200小时左右,达到了美国空军的最佳水平。

解放军现在的顶尖飞行员一年能飞的小时数,很可能超过200小时,比起美国空军的明星部队,得飞得更久一些。更不用说,和欧洲那些强国的空军比起来,差距更大,欧洲几个主要国家的飞行员一年大概也就飞个150小时左右。

在五代机这个核心领域,印中之间的差距基本上已经拉开了。印度的国产AMCA五代机,直到2025年才获批框架计划,预计2028年才会进行首飞,量产时间还得推到2036年左右。相比之下,中国的歼-20S和歼-35系列已经开始小批量生产,运-20B也装上了国产涡扇-20引擎,具备了战略投送能力。六代机的研发也在稳步推进,等印度的五代机差不多成型时,中国的空军或许早就进入了六代机时代。

很明显,WDMMA的排名实质上就是在迎合美国“印太战略”的舆论操纵工具。它通过抬高印度的战机数量,刺激其增加军购,反倒削弱了中国制造的国际认知差异。实际上,战斗力的比拼从来不是靠机型的多少来决定的,而是看工业基础、体系配合和不断创新的整体实力。要是印度空军沉迷于这种虚假的排名幻想,忽略了自主研发和体系建设上的薄弱环节,最终只会在国际军事圈变成笑柄。

88彩介绍 产品展示 新闻动态
电话:
邮箱:
地址:
88彩

Powered by 88彩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365站群 © 201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