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军在加沙地带南部密集开火#
2025年6月13日,以色列对伊朗发起代号为“崛起雄狮”(又译“狮子的力量”)的军事行动。在12天的军事行动中,伊朗的防空体系、核设施与地面导弹部队均遭受不小损失,军事决策层和核研发骨干伤亡惨重。纵观以军事行动全过程,其情报力量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本文集纳梳理以色列、伊朗、美国等国的多家媒体报道,对此次军事行动中以对伊情报战有关情况进行复盘和解析。
行动筹划:聚焦重点,提前布局
据美联社报道,以色列国防军退役准将、以色列智库“国防与安全论坛”负责人阿米尔・阿维维指出,近期以色列对伊朗核设施、军方高层和核科学家的猛烈打击“并非凭空而来”,而是“以色列情报部门多年来在伊朗广泛开展工作并建立非常强文存在的结果”。综合外媒报道,此次代号“崛起雄狮”的军事行动背后,是以色列情报机构长期且充分的情报筹划,其准备工作主要聚焦于三大关键领域:
一是广泛布建情报网络。以色列通过经年累月的渗透,已在伊朗布建起较为完善的人力情报网络,为军事行动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以色列国防军退役上校、情报和国家安全政策专家米里・艾辛表示:“摩萨德过去20多年来一直将伊朗核问题作为头号优先事项。”以色列防务分析师哈姆扎·阿塔尔进一步透露:“以色列在伊朗境内可能有大约30至40个基层组织,其中大多数由通敌者而不是以色列特工组成,这也使伊朗看起来很弱。这些基层组织中有些负责从以色列走私武器,有些负责发动袭击,有些负责搜集情报。”
对于以色列强大的情报渗透能力,伊朗高层亦不否认。伊朗最高领导人哈梅内伊的高级顾问阿里·拉里贾尼2024年11月坦承,“(以色列在伊朗的)渗透问题近年来变得非常严重”。伊朗前总统内贾德在接受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采访时表示,摩萨德已经广泛渗透到伊朗情报部门。他披露了一个惊人案例:伊朗一个专门针对摩萨德特工的反间谍部门负责人,早在2021年就被以色列策反,而该团队中另有20名特工也曾为以色列情报部门工作,他们向以色列提供了包括伊朗核计划等问题在内的敏感信息,甚至包括2018年被以色列获取的伊朗核计划秘密文件副本。伊朗媒体的报道从侧面印证了以色列情报网络的规模与深度:在短短12天的军事冲突期间,伊朗情报和安全部队就逮捕了超过700名为以色列从事间谍活动的人员。
二是运用前沿技术遴选打击目标。在军事行动实施前,以色列运用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大幅提升了情报分析的精准度和目标打击的针对性,为军事行动“有的放矢”“靶向发力”做了较好铺垫。据《耶路撒冷邮报》报道,以色列早在2024年10月即开始筹划“崛起雄狮”行动,作战目标的选择是其重点内容。2024年11月,以色列情报部门组建了一个约120人的专门班底,专门研究伊朗各类潜在打击目标(如核设施、弹道导弹设施、无人机、高级指挥官、核科学家、通信设施、防空设施、军工综合体、民生设施等)的优先顺序和目标特性。
美联社援引一名参与目标遴选的以色列情报官员的话称,以色列在分析所搜集的海量情报信息时,使用了美国研发的最新人工智能模型。该模型能迅速识别并筛选出对以色列构成明确威胁的目标,如与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关系密切的设施或人员。他们还整理出一份伊朗将军名单,包括其工作地点及常去的休闲场所等详细信息。另据以色列12 频道报道,以色列遴选出10位对伊朗核研发活动最重要的核科学家,并制定了“定点清除”这些专家的“纳尼亚”行动计划。《耶路撒冷邮报》报道,到2025年4月,以色列已确定了最终的打击目标清单。
三是提前预置作战武器。在情报部门强大的行动能力支撑下,以色列提前将无人机等作战力量“前沿部署”至打击目标周边,为军事行动“先发制人”提供了关键支撑。《以色列时报》援引以方安全部门消息人士的话称,在“崛起雄狮”行动前,以色列花费数月时间,利用商业渠道通过手提箱、卡车和集装箱等,与不知货物实情的合作伙伴对接,将数百架装载爆炸装置的无人机零件偷偷运入伊朗。同时,可遥控发射的武器也被走私至伊朗。报道虽未说明具体的走私渠道,但据美联社报道称,伊拉克北部的库尔德民兵组织和巴基斯坦边境的俾路支反政府武装,均可为摩萨德提供武器走私通道。
这些无人机零部件和弹药运抵伊朗境内后,摩萨德特工将其分发给当地的情报团队,由后者完成组装。《以色列时报》报道,摩萨德甚至在德黑兰附近建起了一处无人机基地。这些无人机的攻击目标,主要是伊朗境内瞄准以色列的地对地导弹发射装置等。此外,以色列还在军事行动前,将搭载武器系统的车辆走私到伊朗境内,在伊朗的防空阵地和导弹发射场附近秘密部署,用于协同攻击伊朗防空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