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俄罗斯国防部一纸声明宣告了“库兹涅佐夫号”航母的终结。
这艘苏联最后的遗产历经8年维修、3场大火和1次船坞沉没事故后,终被放弃切割。
联合国五常中唯一无航母的国家诞生,印度竟传出接盘意向,是战略豪赌还是历史重演?
浓烟笼罩的摩尔曼斯克港,锈蚀的飞行甲板上裂痕如蛛网蔓延。
“库兹涅佐夫号”的舰岛油漆剥落,舱室内残留着2019年火灾的焦糊味,当年焊接火花引燃油污,烈焰吞噬两层甲板夺走2名船员生命。
北冰洋的寒风穿过2018年PD-50浮动船坞坍塌砸穿的5米巨洞,那台70吨吊车坠落后,俄罗斯再无力修复唯一能容纳它的干船坞。
俄海军内部报告显示:该舰8台蒸汽锅炉仅剩5台能启动,故障率高达70%。
动力系统每次点火都伴随锅炉崩裂风险,水线下的腐蚀已让舰体进水成为常态。
技术人员流失:全国具备维修资质的工人平均年龄46岁,青年工程师大批转投民用领域,舰员编制从1950人锐减至800人。
俄罗斯国防部预算暴露残酷现实:海军经费78%流向核潜艇与高超音速导弹。
俄乌前线日均炮弹消耗成本,相当于更换航母一台主锅炉的报价。
前太平洋舰队司令阿瓦基扬茨的宣言斩钉截铁:“传统航母是活靶子,未来属于无人机母舰! ”
印度海军司令部的小型会议室内,参谋们正激烈辩论采购方案。
此刻6万吨的“库兹涅佐夫号”成为诱惑:若能修复,印度将瞬间实现“三航母编队”的夙愿。
新德里的野心遭遇冰冷数据。
俄方内部评估显示:彻底翻新需更换400公里电缆、1200吨特种钢材,成本超30亿美元。
印度军费正被陆军挤压,海军被迫转向“廉价核潜艇计划”。
印度现存45名舰载机飞行员中仅7人具备夜间着舰资质。
历史阴影笼罩着交易。
#夏季图文激励计划#印度1美元购入“戈尔什科夫号”,最终耗资50亿美元耗时15年。
交付后该舰锅炉爆炸、零件脱落,被讥为“海上移动棺材”。
如今“库兹涅佐夫号”损伤程度远超前者,甲板巨洞、舰体锈穿、电子系统停留在90年代水平。
中国大连造船厂的工程师听到传闻后摇头:“辽宁舰单日90架次起降纪录,抵得上库舰巅峰时期三倍战力。 ”
2025年6月远洋训练中,歼-35隐身战机从福建舰电磁弹射器冲天而起,空警-600预警机同步升空织就天网。
锈迹斑斑的库舰甲板杂草丛生,与山东舰甲板密集的舰载机牵引线形成时空割裂。
黑海造船厂厂长马卡洛夫1993年的悲叹再度回响:“完成它需要一个伟大国家,而那个国家已不复存在。 ”
当福建舰的电磁弹射器牵引新一代战机划破云霄,“库兹涅佐夫号”的切割枪火花在北冰洋岸溅起。
两艘姊妹舰的分道扬镳,写尽大国崛起的底层逻辑:没有工业血脉的航母,终究是漂在海上的废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