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约军事委员会主席近日公开表态,宣称俄罗斯总统普京在俄乌冲突中遭遇“战略失败”,并明确呼吁“现在是时候启动和谈”。这一言论在俄乌冲突陷入胶着的节点抛出,既呼应了西方近期对冲突走向的认知转变,也暴露出北约内部在援乌策略与和平诉求间的复杂平衡,为动荡的地区局势增添了新的解读维度。
所谓“战略失败”的论断,主要源于北约对俄罗斯初始作战目标与当前战局的对比解读。在北约看来,俄罗斯发起特别军事行动时设定的“去军事化”“去纳粹化”及阻止乌克兰加入北约等核心目标均未实现:乌克兰不仅未被削弱,反而通过北约持续援助实现了军备升级,近期更是以无人机常态化袭击俄能源基础设施 ;北约虽未直接吸纳乌克兰,但通过武器输送、人员培训等方式深度介入冲突,实质上形成了“准同盟”关系。同时,北约强调俄罗斯付出了沉重代价——兵力与装备损耗巨大,经济因制裁长期承压,国际战略空间遭到挤压,这些都被解读为“战略目标落空”的直接证据。然而这一说法刻意回避了俄方实际控制乌东部分区域的既成事实,更未提及北约援乌成本攀升引发的内部争议。
呼吁和谈的背后,是西方阵营对冲突“长期化困境”的现实考量。从欧洲层面看,持续援乌已让多国不堪重负,德国、法国等国的武器库存接近底线,能源与经济压力引发国内民意反弹,英、法、德等国领导人已公开支持“以当前战线作为谈判起点”的立场 。美国的态度则更为摇摆,特朗普政府虽一度推动美俄元首会晤,但因双方立场分歧导致会晤搁置,其“不想举行毫无意义会面”的表态,折射出对冲突消耗的厌倦 。北约军事委员会主席的言论,实则是对这种集体心态的集中释放——既想以“战略胜利”的姿态掌握和谈主动权,又希望借助谈判缓解自身战略消耗。
但这一倡议从提出之初就面临多重现实障碍。俄罗斯的立场与西方存在根本性分歧,俄外长拉夫罗夫明确表示,冲突根源是北约企图将乌克兰纳入军事体系,和谈必须解决这一“根源性问题”,而非接受西方主导的停火框架 。克里姆林宫更是强调,领导人会晤需以“实质性成果”为前提,拒绝形式化对话 。乌克兰的态度同样关键,泽连斯基政府虽面临领土让步的压力,但仍坚持“国际边界不得通过武力改变”,与西方“划界停火”的主张存在明显裂痕 。此外,战场态势仍在动态变化,俄军在正面战场持续施压,乌军则以纵深打击回应,双方的战术博弈尚未形成足以迫使一方妥协的绝对优势。
值得警惕的是,北约的“和谈呼吁”与“施压升级”形成了矛盾的双重叙事。在喊话谈判的同时,北约仍在推动对乌援助加码,欧洲多国正制定方案利用冻结的俄资产支援乌克兰 ,这种“边打边谈”的策略让和谈缺乏互信基础。俄罗斯对此看得尤为清楚,拉夫罗夫就直言欧洲所谓“立即停火”实则是想借机为乌克兰补充武器库,其立场完全取决于前线战局变化 。
北约军事委员会主席的言论,本质上是冲突进入僵持阶段的舆论试探,既反映了西方阵营的战略焦虑,也暴露了俄乌和谈的深层困境。所谓“普京战略失败”的论断,更多是服务于谈判造势的政治表述;而和谈能否真正启动,关键在于各方是否愿意正视冲突根源与战场现实,而非执着于立场博弈。当前,美俄会晤搁置、俄乌互相打击对方基础设施的态势表明,冲突升级风险仍未消散,任何脱离实际的和谈倡议,都难以突破利益与立场的重重壁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