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当初,女配音演员王瑞芹上节目吐槽说:
和王家卫一块合作的时候,他让她录一段关于“那啥片”的录音。
在录制的过程中,王家卫竟然伸手去摸王瑞芹的手,动作相当不合适。
王瑞芹的采访内容一出来,几乎所有人都在批评她,直说她是在乱编。
在大家看来,像王家卫这种级别的导演,见过各式各样的美女,怎么可能会看中这么一个普通的配音演员呢?
不过,等到古二的录音曝光之后,大家才意识到,原来王家卫确实是那种人。
之前,王家卫一直被认为是那种“有点慢,但才华横溢”的一线导演。
真没想到,像这样的大导,在空闲时间居然还喜欢“抓蚂蚱”这一玩意儿。
《繁花》的写作人之一古二(其实叫程俊年),不断曝光他私底下的录音,搞得大家对他的印象都完全颠覆了。
他跟编剧秦雯私下聊起时,说过:“游本昌可不是省油的灯。”
得知道啊,之前游本昌可是特别喜欢这个剧组,还说拍《繁花》是一种享受。
关于《繁花》里的女演员,王家卫也没有客气,直接点评挺直白的。
他说自己挺清楚唐嫣的,直接说她“很装”,这下粉丝们都炸了。
关于《繁花》这部剧,唐嫣可是花了整整三年时间,用心准备,从不草率。
电视剧杀青那天,唐嫣忍不住哭得双眼通红,王家卫还搂着她的肩膀一起拍照,外头也多次称赞唐嫣演得不错。
谁能想到呀,私底下,他竟然对那个崇拜他得像只蛐蛐似的女演员,表现得这么迷恋。
说到金靖,本来在剧里戏份挺多的,结果最后却被一刀剪掉了。
对于这个,金靖和团队一点也没有抱怨,完全听从了剧组的安排。
没想到,王家卫在背后竟然对金靖说一些不合适的话,对她也毫无尊重,搞得大家对他的印象一下子就打了折扣。
就算大家都知道,那只不过是王家卫在私底下的小打话而已。
要是想到他那么有名气,还爱唠叨个不停,谁都忍不住觉得有点受不了。
不过,王家卫现在这个模样可不是一夜之间变出来的,他其实一直都是个挺有自己主见、喜欢表达的人。
他只是在公众面前一直戴着墨镜,装得很酷,结果让大家都没注意到他其实性格挺有自己特色的。
王家卫出生在上海,五岁那会儿跟着父母搬到了香港。
父亲做海员,常年不在家,孤单的母亲每天带着他去看电影,给他的童年带来了许多温馨的回忆。
看完电影之后,他很快就能记住里面的台词以及那些光影的镜头。
一碰到跟自己志趣相投的小伙伴,他就能滔滔不绝地谈起电影来,常常把对方说得都没话接了。
所以王家卫的嘴皮子磨得快,也不是一天两天练出来的。
王家卫脑袋灵光,大学顺利考上了香港理工学院,起初学的是平面设计。
这个专业和摄影还有构图有点关系,结果让他很快就迷上了摄影。
后来王家卫从当编剧转行做导演,几乎不用学习就能搞定,因为他一上手就会。
大学一毕业,王家卫一边工作,一边报名TVB的“制作训练班”学起了编剧。
那会儿的TVB几乎两天就拍完一部剧,编剧的节奏得特别快。
可是王家卫挺磨叽的,结果很快就被TVB赶出了门,他只得另谋出路。
转眼之间,他又加入了黄百鸣、麦嘉等人搞的“新艺城”。
那会儿新艺城正和嘉禾影业争个你死我活,既得有才的剧本创作人,又得快刀斩乱麻似的效率。
黄百鸣觉得自己两天就能搞定一个剧本,王家卫肯定也行。
他拿了个故事素材给王家卫,结果王家卫折腾了三个月,剧本还不行,最后也被赶出了门。
还算幸运的是,王家卫遇到了刘镇伟,后者帮他介绍给了邓光荣。
那会儿,两人经济都很拮据,经常跑去邓光荣公司蹭餐,一边吃一边聊天,脑袋里冒出不少奇奇怪怪的想法。
里面就有提到“黑色喜剧”这一块。
就这个事儿,刘镇伟和王家卫合作拍了部《猛鬼差馆》。
投入100万,最终拿下了超过1000万的票房,邓光荣都快笑掉了大牙。
这回,邓光荣彻底服了王家卫,接着就把重要的任务交给了他。
1988年,王家卫自己编剧自己导片子,《旺角卡门》上映,主演是刘德华、张曼玉和张学友。
这部电影票房达到了1150万,还让王家卫和主要演员们频频获奖,拿到手软。
这部电影一出,王家卫也一下子红得发紫,声名大振。
这回,邓光荣的心里更是燃起了熊熊烈火。
紧接着,他拿出4000万给王家卫,让他去拍《阿飞正传》。
听说,他光是搭建街景,就花了2000万。
之前和刘镇伟一块拍戏,王家卫当时只是希望尽快看到成果,还没到挑剔的地步。
到了《阿飞正传》的时候,情况就不一样了。
他出名了,底气也更足了,便想按自己“理想中的”方式来拍摄。
因此,出现了一些传闻,比如“刘嘉玲擦地46次”、“张国荣跑掉半条命”、还有“梁朝伟吃了27次梨”。
虽然之后这些镜头全都被删除了,但并没影响到王家卫的剪辑手法,情节和对白依旧那么精彩。
王家卫把这些都搞定了,倒是老板邓光荣气坏了。
这部电影太偏文艺了,上映之后观众根本不买账,最终票房才挣了900万。
面对四面八方的议论声,王家卫挺闹心的,于是就被叫做了“墨镜王”。
虽然票房表现不太理想,王家卫却凭借作品捧回了不少奖项,奖杯拿得手软。
靠这部片,他又一次彰显了自己的实力。
可老板邓光荣一下子变得不讲道理了,直接把他赶出门外,他只得再次去找刘镇伟帮忙。
刘镇伟心里清楚王家卫的才华,于是俩人合伙成立了“泽东电影公司”。
大概是觉得自己的公司受点委屈。
接下来的几年里,王家卫都在拍一些著名的影片,比如《东邪西毒》《重庆森林》《堕落天使》《春光乍泄》和《花样年华》。
不仅票房火爆,还一个个摘得大奖,王家卫也从“票房毒药”变成了“奖项常客”。
于是,后来不少演员为了争取奖项,不惜投入大量时间和金钱去拍他的片子。
钱是不是重要的,不太在意,能拿个奖才最关键。毕竟,这种荣誉对很多人来说,才有那么点意义。
拍戏的时候,王家卫这人变来变去,反反复复,嘴里说的事总不靠谱,一会儿一个想法,搞得演员们差点崩溃。
为了不让演员们中途跑掉,他会把护照、身份证什么的藏起来,反正绝对不会让你跑掉。
宋慧乔在拍《一代宗师》的时候,因为得长时间等待剧本,实在觉得闷得慌,只能每天和助理打打羽毛球打发时间。
王家卫在自己觉得无聊的时候,也会和演员们一起玩玩牌,聊聊八卦什么的。
毕竟剧组的日子太单调,要是不聊点八卦,怎么能激发出新点子和新故事呢?
谁料到,会有人偷偷将他私底下闲谈的内容给录了下来。
这事一搞大了,差点把王家卫的名声给毁了,也让演员队对他失去了信任,更是把整个行业里对他的尊重都给折腾没了。
要是说得轻一点,就是个导演平时没啥事,偷偷玩玩泥巴打打发泄罢了。
被他蛐蛐的人,肯定不这么觉得。
那些听过录音的,估计心里的看法也变了不少,以后要是有人打算跟他搭档,心里大概也会打鼓。
不过,成就了一番名气的王家卫,就算退出娱乐圈,不再拍电影,也不在意了。
因为他早就赚得满坑满谷,足够他悠哉度过三辈子了。
至于后边圈里的人怎么想他,或者他自己该怎么打理关系,那完全不用操心。
反正你们怎么看我都行,我一点儿看法都没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