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统十四年,朱祁镇把大明朝20万精锐全送了,自己还当了俘虏。
他弟弟朱祁钰临危受命,好不容易打赢了保卫战,稳住了江山。
结果景泰八年朱祁钰一病重,他哥哥朱祁镇带人撞开宫门就抢了皇位。
亲哥哥抢了亲弟弟的皇位,还立马杀了弟弟的救命恩人于谦。
这样的做法,真是让人意想不到。
01
公元1449年,这一年叫正统十四年。大明朝的皇帝朱祁镇,才22岁,年轻气盛,非要学他爷爷朱棣,御驾亲征。
目标是北边的瓦剌。
他爹朱瞻基(明宣宗)刚故去那会儿,就有人说朱祁镇这孩子不行,被太监王振影响得不轻。朱瞻基(据说)也早看出来,他这两个儿子,老大朱祁镇太冲动,老二朱祁钰,又太软。
果不其然,朱祁镇带着号称50万(实际20来万)的大军出发了。
这20万人,是大明朝最精锐的部队,什么三大营,全拉出去了。
结果指挥全听王振的。这太监对军事并不精通,指挥失当,大军在土木堡(就在河北怀来那块)被瓦剌包了饺子。
一天之内,20万大军全军覆没,文武百官死了几十号人。朱祁镇自己,也利索地当了俘虏。
这消息传回北京,整个朝廷都慌了神。皇帝都被抓了,这可如何是好。
02
当时北京城里乱成一锅粥。有的大臣说,赶紧跑,迁都到南京去,学宋朝南渡。
这时候,兵部侍郎于谦站了出来。他站出来说,谁敢说南迁,谁就该杀头。京师是天下的根本,一跑就全完了,你们没见过宋朝南渡的下场。
这话说的,掷地有声。
可问题是,国不可一日无君。老皇帝被抓了,这该如何是好?
孙太后(朱祁镇的母亲,朱祁钰的嫡母)也没了主意。最后大家一合计,让朱祁镇的弟弟,郕王朱祁钰来当皇帝。
朱祁钰一开始是拒绝的。史书上说他“退让再三”。他不想接这个烂摊子,哥哥还活着,万一回来了,他这皇帝如何自处?
于谦这帮人直接给他跪下了,说您要是不当,大明朝就完了。
朱祁钰这才半推半就地坐上了皇位,改年号叫“景泰”。这就是明代宗。
03
朱祁钰一上台,立马重用于谦。于谦也不负众望,调兵遣将,整顿防务,硬是守住了北京城。
瓦剌一看,北京打不下来了,而且大明还换了新皇帝。那手里这个朱祁镇(太上皇)不就成烫手山芋了。
瓦剌首领也先也很有意思,他还真把朱祁镇带到北京城下叫门。当然,朱祁镇自己没喊,是瓦剌的人喊。
于谦根本不搭理,直接开炮。
也先没办法了,占不到便宜,又怕朱祁镇死他手里,最后干脆在景泰元年(1450年)把朱祁镇给放回来了。
这下轮到朱祁钰难受了。
哥哥回来了,如何是好?
04
朱祁钰想了个办法。他给朱祁镇上了个尊号,叫“太上皇”,然后把他客客气气地关进了南宫。
这南宫,其实就是个豪华冷宫。
朱祁钰对他这个哥哥,那叫一个不放心。刚开始还允许大臣去看看,后来干脆不让了。
他下令把南宫的门锁都用铁水浇上,还把宫墙加高,连宫墙边上的大树都给砍了,就怕朱祁镇爬树跑了。
吃的喝的,每天就从墙上开个小洞送进去。
朱祁镇这待遇,简直是从皇帝变成了阶下囚,连个探望的人都没有,境遇很差。
这种操作,就是典型的优柔寡断。
你要么就别把人接回来。接回来了,你要么就真当太上皇供着,要么就干脆点,学学唐太宗李世民。
可朱祁钰偏不。他就这么关着,关了整整7年多。
他以为把人关起来就没事了,可他忘了,这人是“太上皇”,是名正言顺的前任皇帝。
05
朱祁钰在位期间,干的还不错。他重用于谦,国家也慢慢从土木堡的阴影里缓过来了。
但他干了件错事,一件要了他命的错事。
他本来是监国,哥哥的儿子朱见深是太子。他当了皇帝,朱见深还是太子,这没毛病。
可朱祁钰开始留恋皇位了。他不想以后把皇位还给侄子。
景泰三年(1452年),朱祁钰非要废了朱见深,改立自己的亲儿子朱见济当太子。
这件事,朝廷里很多人都反对。但朱祁钰铁了心要干,又是送钱又是威胁,总算把这事办成了。
他高兴了,他儿子当太子了。
可老天爷好像都看不过去了,朱祁钰的运气似乎用光了。
仅仅一年后,景泰四年(1454年),他这个宝贝儿子朱见济,夭折了。
死了。
这一下,朱祁钰处境尴尬。
他费了那么大劲,废了侄子,立了儿子,结果儿子死了。他自己又生不出别的儿子了。
这下储君的位置,又空了。
按理说,他应该把朱见深再立回来。
可朱祁钰拉不下这个脸。他就这么拖着,一天拖一天。
他这一拖,就给了某些人机会。
朱祁钰把朱祁镇关了7年,疏远了拥护朱祁镇的朝臣。他废太子,又疏远了拥护朱见深的。
他自己没儿子了,身体也垮了。
他把所有能靠的人,几乎都疏远了。
06
到了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朱祁钰病重,连早朝都上不了了。
整个朝廷人心惶惶。大家都在猜,皇帝要是不行了,谁来继位?是南宫里的太上皇朱祁镇,还是被废的太子朱见深?
这时候,几个投机分子登场了。
武清侯石亨(就是在北京保卫战里有点功劳那个)、太监曹吉祥(王振的干儿子)、还有个叫徐有贞的(这哥们之前建议南迁,被于谦骂过)。
这几个人一合计,觉得朱祁钰肯定不行了。如果等他故去,大臣们很可能会拥立朱见深。
那他们这些之前得罪过朱见深,或者想捞更大好处的人,如何是好?
他们决定,赌一把大的。
赌什么?赌把南宫里的朱祁镇给放出来,让他复辟!
这真是异想天开。
在皇宫眼皮子底下搞小动作,去抢一个“太上皇”出来当皇帝,这胆子也太大了。
但徐有贞这帮人算准了。
他们算准了朱祁钰病得起不来床。
他们算准了于谦这帮“正人君子”绝对想不到他们敢这么干。
他们甚至可能算准了,于谦就算知道了,也不会调兵镇压。为什么?于谦是朱祁钰的臣子,可朱祁镇也是大明的“太上皇”,你让于谦带兵去砍太上皇?他下不去这个手。
这就是一些读书人的局限,规矩太多,最后把自己给束缚住了。
07
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十六日,夜里。
天黑得伸手不见五指。
朱祁钰躺在病床上,估计连话都说不出了。他可能还在想,等病好了,再考虑立谁当太子的事。
他没有料到,石亨、徐有贞已经行动了。
他们集结了1000多号人,(我刚查了一下,这数字在明朝皇城里算很多了),悄悄摸到了南宫墙外。
南宫的门锁不是被铁水浇了?
没事,直接拿大木头撞。
一声巨响,南宫的大门被撞开了。
石亨和徐有贞冲了进去。
朱祁镇在里面被关了7年多,都快发霉了。突然听见外面喊杀震天,门被撞开,一群当兵的冲进来,他还以为是弟弟朱祁钰要来杀他了。
结果,徐有贞和石亨跪在地上就磕头,高喊:“请陛下登舆!”
朱祁镇当时没反应过来。
这是什么情况?
徐有贞赶紧解释,说景泰帝病重,朝中无主,特来迎请太上皇复位。
朱祁镇披着件破衣服,被这帮人连扶带抬地弄上了一顶轿子。
外面天寒地冻的,朱祁镇冻得直哆嗦,心里也是七上八下。他不知道这帮人靠不靠谱,也不知道弟弟朱祁钰是不是真的不行了。
他这7年,过的非常凄惨,现在突然有人跟他说,你又可以当皇帝了...
这帮人抬着他,直奔皇宫的东华门。
08
守东华门的士兵一看这架势,吓坏了,死活不开门。
朱祁镇在轿子里,也急了,他亲自掀开帘子,对着外面喊了一句:“朕乃太上皇也!”
守门的士兵一听,是太上皇的声音。
这...太上皇不是被关着?怎么跑出来了?
他们不敢拦,就把门打开了。
这帮人一窝蜂冲了进去,直接冲到奉天殿。
他们把朱祁镇按在龙椅上。
天还没亮,石亨就派人去撞钟,召集百官上朝。
正月十七日,凌晨。
于谦、王文这些大臣们,像往常一样迷迷糊糊来上早朝。
结果一到奉天殿,全都愣住了。
龙椅上坐着的,不是病重的景泰帝朱祁钰,而是那个被关了7年多的太上皇朱祁镇!
这...这是什么情况?
徐有贞清了清嗓子,跳了出来,大声宣布:“太上皇帝复位矣!”
大臣们面面相觑。
于谦站在队列里,(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形容,反正就是很奇特),他一句话也没说。他可能在那一瞬间就明白了所有事。
他知道,一切都结束了。
朱祁镇看着底下这帮大臣,尤其是看着于谦,那眼神,很复杂。
于谦当时要是拔刀喊一句“清君侧”,朱祁镇这帮人当天就得垮台,一秒钟都撑不住。
可于谦没动。
他不是朱祁C钰的私臣,他是大明的臣子。他守的是大明的规矩
09
朱祁镇看于谦没动静,心里那块大石头就算落地了。
他知道,这事儿成了。
他坐稳了龙椅,第一件事是干什么?改年号。
他不用“景泰”了,也不用他以前的“正统”了,他改了个新年号,叫“天顺”。
这意思就是,老天爷都顺着我。
真是讽刺。他当俘虏,被关了7年,他管这叫“天顺”。
紧接着,就是“清算”。
朱祁镇这波操作,其实就是小动作,名不正言不顺。
怎么办?
徐有贞给他出了个主意,必须把朱祁钰那边的“奸党”给办了,才能显出你复位的正义性。
谁是“奸党”?
第一个,就是于谦。
对,就是那个在北京保卫战里,保住了大明江山、保住了他朱家祖坟的于谦。
10
朱祁镇立马下令,把于谦和大学士王文给抓了。
罪名是什么?
说他们“意欲迎立外藩”。
这是什么意思?就是说于谦和王文,看朱祁钰没儿子了,准备从外地找个姓朱的王爷来当皇帝,就是没打算让你朱祁镇回来。
这罪名,简直是毫无根据。
可朱祁镇不管这个。他恨于谦。
他恨于谦当初在北京城下,不顾他的死活,下令开炮。
他恨于谦拥立朱祁钰当皇帝,害他这个“太上皇”当的那么难受。
他也不想想,当初要不是于谦守住了北京,他朱祁镇能不能活着回来都两说。
徐有贞这帮人,非要置于谦于死地。
朱祁镇也点头了。
正月二十三日,距离朱祁镇复辟才仅仅6天。
于谦被押到崇文门外的菜市口,斩首。
我刚查了一下,《明史》记载,抄家的时候,于谦家里啥都没有,就只有朱祁钰赏赐的一些袍子和剑。连多余的钱都找不到。
一个“奸党”,家里穷的叮当响。
朱祁镇没气,他可能还挺高兴。
11
那朱祁钰如何了?
朱祁镇复辟的当天,就派人去了朱祁钰的病床前,宣布把他废为“郕王”。
然后把他从皇帝的寝宫,又给迁到了西宫。
这不就是把他哥朱祁镇在南宫的待遇,原封不动地还给他了。
朱祁钰本来就病得很重,又受了这么大个刺激,这下彻底不行了。
一个月后,二月十七日,朱祁钰就“薨”了。
怎么故去的?
《明史》上就一个字“薨”。
但很多传闻都说,是朱祁镇派太监蒋安,用一根白绫,把他给处置了。
朱祁钰死了,朱祁镇还不解恨。
他下令,不许朱祁钰按皇帝的礼仪下葬,就按王爷的规格,草草埋在了北京西山。
连个皇陵都没给。
而且,还给他上了个不好的谥号,叫“戾”。
这是什么意思?就是说这人一辈子,品行不端。
朱祁q钰辛辛苦苦当了8年皇帝,收拾了朱祁镇留下的局面,保住了大明朝,最后落得这么个下场。
12
回头看这件事,确实让人深思。
朱祁钰为什么最后输了?
他爹朱瞻基(据说)早说了,这老二“性懦”,就是性子太软弱了。
他有机会处置朱祁镇?
太多了。
景泰元年,朱祁镇刚被放回来,他就可以在半路上派人处置,就说太上皇水土不服,病故了。谁能说什么?
景泰三年,他废侄子太子位的时候,是最好的机会。他都关系闹僵了,还留着朱祁镇做什么?
可他就是没干。
他把人关在南宫,又是浇铁锁又是加高墙,他防的这么严,说明他心里非常害怕。
他怕,但他又不敢动手。
13
他想当一个好皇帝,也想当一个好人。
他想让天下人觉得,他朱祁钰当皇帝,是天命所归,不是抢的。
可他忘了,他这个皇位,本身就是个意外。
他想当好人,又想霸着皇位,这不就是古代版既要又要。
结果,皇位丢了,命也没了,连救国功臣于谦都搭进去了。
他要但凡狠一点,在景泰三年废太子的时候,顺手把朱祁镇解决了,哪还有后面的“夺门”?
他儿子朱见济要是不死,可能也没朱祁镇什么事了。
可偏偏,他儿子死了。他自己也病倒了。
14
而朱祁镇呢?
这个“叫门天子”,当俘虏,当囚犯,什么都经历了。
他这人能力平平,就是命硬。
他复辟回来,杀了于谦,导致了弟弟的悲剧,把朝政弄得朝政不稳(石亨、曹吉祥那帮人能是好东西?),可他就是稳稳当当地又当了8年皇帝。
真是让人感慨。
朱祁钰这哥们,真是得到了不该得到的皇位,又少了该有的狠劲。
想要哥哥的皇位,结果自己进了小黑屋。
他最后被废为王,不明不白地故去,连个像样的皇陵都没有。
这就是优柔寡断的代价。
创作声明:
本故事来源:【《明史·英宗本纪》、《明史·景帝本纪》、《明史·于谦传》、《明实录·英宗实录》、《明史纪事本末》】,本文依据史料的基础上进行创作历史故事,有些部分可能会在历史细节进行了合理推演。凡涉及推测性内容,均基于同时代的社会背景、文化习俗和相关史料进行合理构建,部分细节进行了文学性渲染和合理推演,有部分为艺术加工,如有表达的观点仅代表笔者个人理解,请理性阅读。部分图片来源网络,或与本文并无关联,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特此说明!谢谢!
#追热先锋计划第二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