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连法是管线探测中常用且有效的方法,通过将发射机直接与被测管线连接,将信号直接施加到管线上,能获得较强的信号,从而提高探测精度和距离。但在使用直连法测管线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操作前准备
设备检查
外观与功能:仔细检查发射机和接收机的外观是否有损坏,如外壳破裂、按键失灵等。同时,检查设备的电池电量是否充足,确保设备能够正常开机和运行。
配件完整性:确认与发射机配套的连接线、夹子、接地针等配件是否齐全且完好。连接线应无破损、断裂,夹子应能正常夹紧,接地针应无锈蚀、弯曲。
资料收集
图纸与信息:尽可能收集被测管线的相关资料,如设计图纸、施工记录、历史探测报告等。了解管线的材质、管径、埋深、走向以及周边其他管线的分布情况,为探测工作提供参考。
现场勘查:到达探测现场后,对周边环境进行勘查,观察是否有明显的管线标志、检查井、阀门等设施。同时,注意周围是否存在强电磁干扰源,如高压线、变电站、大型电机等,这些干扰源可能会影响探测信号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连接操作
管线连接
接触点处理:使用锉刀、砂纸等工具去除被测管线连接处的油漆、锈迹、污垢等,确保连接点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连接点应尽量选择在管线的金属裸露部分,如阀门、法兰、接线盒等位置。
夹子夹紧:将发射机的红色夹子牢固地夹在被测管线的连接点上,确保夹子与管线接触良好,无松动现象。夹子的夹紧力度要适中,既要保证连接可靠,又要避免损坏管线。
接地操作
接地针插入:将发射机的黑色夹子与接地针连接,然后将接地针垂直插入大地,插入深度一般不小于0.5米。接地针应插入干燥、坚实的土壤中,避免插入岩石、混凝土等不良导电介质中。
接地电阻:使用接地电阻测试仪测量接地电阻,确保接地电阻不大于10Ω。如果接地电阻过大,可以采取增加接地针数量、使用降阻剂等方法来降低接地电阻。
参数设置
频率选择
依据管线特性:根据被测管线的材质、管径、埋深以及周边环境等因素,选择合适的发射频率。一般来说,对于大管径、深埋的金属管线,可选择较低的频率(如8kHz、33kHz),以增强信号的穿透能力;对于小管径、浅埋的金属管线,可选择较高的频率(如65kHz、83kHz),以提高探测的分辨率。
避免干扰:在选择频率时,应尽量避开周边强电磁干扰源的频率,以减少干扰对探测信号的影响。
功率调节
逐步增加:将发射机的功率调节旋钮调至Z小位置,然后逐步增加功率,同时观察接收机的信号显示情况。在保证探测信号清晰、稳定的前提下,尽量选择较低的功率,以减少对周边其他管线的影响。
防止过载:避免将发射机功率调节过大,以免造成设备过载损坏或对被测管线产生不良影响。
探测过程
信号跟踪
保持距离:操作人员手持接收机,沿着被测管线的走向进行跟踪探测。在探测过程中,应保持接收机与发射机之间有一定的距离(一般不小于10米),以避免发射机的直接干扰。
注意信号变化:密切观察接收机上的信号强度指示和方向指示,根据信号的变化情况调整接收机的位置和方向,确保始终沿着管线的正确走向进行探测。当信号强度突然减弱或消失时,可能是管线出现了分支、转弯或埋深变化等情况,应仔细分析原因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深度测量
选择合适方法:在需要测量管线埋深的位置,应选择合适的测深方法。常用的测深方法有70%测深法、50%测深法等。在测量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测深方法的操作步骤进行操作,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多次测量:为了提高深度测量的精度,应在同一位置进行多次测量,并取平均值作为Z终的测量结果。
安全防护
电气安全
绝缘处理:在进行直连法操作时,操作人员应穿戴好绝缘手套、绝缘鞋等防护用品,避免触电事故的发生。同时,应确保发射机和接收机的外壳接地良好,以防止设备漏电。
避免短路:在连接发射机和被测管线时,应注意避免连接线与其他金属物体接触,防止发生短路现象。
环境安全
注意警示标识:在探测过程中,应注意观察周围的环境和警示标识,避免进入危险区域。例如,在靠近高压线、燃气管道等危险设施时,应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并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
应对突发情况:如遇恶劣天气(如雷雨、大风等),应立即停止探测工作,并将设备转移到安全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