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展示

后周开国皇帝是郭威,第二任皇帝是柴荣,为什么不是一个姓?

发布日期:2025-08-01 19:14 点击次数:145

五代本来就是乱世,老百姓能够记住的皇帝名不多,柴荣算是一个,主要原因是,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历史意义重大,而提陈桥兵变和赵匡胤,都需要提后周世宗柴荣。

了解的再多一点,又会发现一个特别有意思的是,柴荣姓柴,可是后周开国的太祖皇帝叫郭威,明显是两个姓氏,郭威为何把皇帝传给柴荣呢?

再深挖一点,原来柴荣是郭威的姑侄关系,后来被郭威收养为干儿子,改名为郭荣,等到郭荣即位后,又改回了柴荣,那么,他没有侄子吗?

在中国传统的人情关系中,嫁出去的女人如泼出去的水,姑侄和外甥那都是外姓人,哪里能比得上同宗同姓的侄子来的亲切?

在我们东北,其实是不太看重宗族关系的,认干爹的比较多,比如曾经的东北王张作霖,认的干爹想要统计起来都费劲。

当然,也有存在收养关系的,类似郭威收养柴荣这种,通过老一辈人的介绍,我们本家有一位爷爷辈的人,就是嫁出去的姑姑生的孩子,但是养不起,就送到了我们本家来养,由原来的张姓改为我们本家的姓。

几十年过去了,其实我们小辈压根就不知道这些事,但是有一阵子这位爷爷,想要“认祖归宗”,把姓改回姓张,闹了一点小风波,最后也不了了之,我也没打听。

可见,在中国人的心目中,血缘关系还是很重要的。

回到郭威收养柴荣这块,很多同学一定会说,郭威为啥不传给自己的儿子或者侄子,偏偏要传给姑侄这样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人呢?

这个问题就有的聊了。

首先来说,郭威的儿子和近亲的侄子在郭威称帝之前可能都被杀了!

郭威曾经协助后汉高祖刘知远称帝,拥有佐命之功,因此成为后汉位高权重的人物,由于刘知远本身就是一个草莽,在治理国家上,不得不过度依靠郭威,使得郭威大权独揽。

刘知远去世的时候还任命郭威为顾命大臣,掌管全国兵权。

由于郭威权柄太高,新即位的皇帝刘承祐十分忌惮,地方发生叛乱,刘承祐派遣军队怎么镇压也镇压不了,一派郭威上场,立马搞定。

当时契丹对中原虎视眈眈,五代中两个朝代(后唐、后晋)几乎都是契丹所灭,后汉能够建立起来,也是契丹统治不了中原,让了出来,才让刘知远捡了个便宜。

如此大敌,后晋开国皇帝石敬瑭认契丹皇帝为干爹都没摆脱亡国的命运,竟然也被郭威给打败了。

因此,郭威在后汉的声望实在是太高,所谓功高震主,必然遭受猜忌,刘承祐并不例外,他十分担心郭威将他取而代之,因此密谋让手下去诛杀郭威等人。

结果事情败露,郭威事先得到消息,于是先下手为强,发起“清君侧”进行造反。

得知郭威造反后,刘承祐恼羞成怒,直接将郭威在京家族全部逮捕,然后一起推到刑场斩首。

根据《新五代史》记载“婴孺无免者”,郭威当时是有儿子的,只不过还在襁褓中,也被刘承祐给杀了,郭威也十分震怒,不久率兵打入都城,刘承祐在出逃的途中被人所杀,不久郭威黄袍加身,正式称帝,史称“后周”。

可以说,郭威的儿子以及家族中的近亲,都在郭威造反的时候被刘承祐所杀,而在郭威称帝后,一来是在位时间短(仅仅在位三四年),二来是身体素质不行,年仅五十岁就重病,最终也没有生下孩子。

所以,最后传位给了自己的姑侄加义子柴荣。

正是这双重身份加持,最终决定了柴荣继承郭威的皇位!

正常来说,姑侄关系其实就是没啥关系,但是在郭威这里,这个姑侄关系就不一样了。

据说,郭威年轻的时候虽然长得身材魁梧,勇力过人,但是实际上就是傻大个,成天不学无术,混吃等死,后来遇到了柴氏,柴氏(柴荣的姑姑)认为郭威器宇不凡,最后下嫁给了郭威。

郭威后来能够飞黄腾达,跟柴家的帮助密不可分,郭威掌握权柄后,对柴氏也十分尊重,所以收养了柴荣为养子。

且不表郭威和柴荣有这一段姑侄关系,即使是养子关系,也是能够继承皇位的。

五代时期有一个特别奇葩的现象,那就是社会普遍流行收养义子,比如五代大军阀李克用收养了十多个儿子,号称“十三太保”,由于养子给力,直接就把老对手朱温给干翻了。

李克用的儿子李存勖建立后唐后不久,被李克用的养子李嗣源把皇位夺了去,比较搞笑的是,李嗣源的儿子的皇位,也被李嗣源的养子给夺了去。

五代十国时期,前蜀皇帝王建,直接收养了120个养子,可以说,养子搞好了也是有即位的可能的,李嗣源加上李从珂,再加上柴荣,五代期间除了三位养子皇帝,比例不可谓不高。

欧阳修在《义儿传序》中说:“开平、显德五十年间,天下五代而实八姓,其三出于丐养。”

关于五代十国为何流行收养义子,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认为是唐末以来的习俗,“唐末宦官典兵者多养军中壮士为子以自强,由是诸将亦效之。”

因为宦官能够掌握军队,却没有儿子,因此收养义子加强自己的实力,而后世大将争相效仿。

其实,我倒是认为,收养义子是源于中国古代家族延续香火的理念,中国自古就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说法,近年来有人将其解读为,没有尽后代的责任的意思,其实是误解,真正的意思就是没有后代就是最大的不孝。

这种渊源至今都存在,比如有的地方重男轻女,不单单是因为“养儿防老”,更主要的是害怕死后坟头没有人烧纸,就不深说了。

而且,五代十国仅仅53年,却频繁更替了五个朝代,14个皇帝,每个朝代十年,每个帝王在位不足四年。

尤其是年纪轻轻的人当了皇帝,经常会被人把皇位篡去,所以,养义子也是不得已的办法。

柴荣儿子的皇位就被赵匡胤夺了去,可能考虑到幼子即位的危险,赵匡胤去世后,反而是他的弟弟赵光义即位。

应该说,五代十国的假子制度,还有深挖的空间,本文限于篇幅就不深入研究了。

88彩介绍 产品展示 新闻动态
电话:
邮箱:
地址:
88彩

Powered by 88彩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365站群 © 201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