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我就听过一句话:“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这句话真实地反映了长辈在家庭中的重要地位。在我家,老人一直是最有话语权、最具威望的人。日常生活中,所有安排都围绕着老人展开:老人先吃、先休、先行,一切都以尊重老人、关爱老人为核心。这种家庭传统,我也从未改变,对待邻里的老人同样如此。比如,邻居有一位老太太,早年丧夫,一人抚养四个孩子长大。三个孩子在外工作,只有一人留在身边,但这位亲人也时常出差。每当他出差时,老人就像是空巢老人一样孤单。邻里们都心存善意,轮流派孩子陪伴她,关心她。我和妹妹也曾有幸陪伴过她好几个晚上。说实话,老人让我感受到温暖与幸福,也让我明白,善待老人是一件多么值得骄傲的事情。在读书时,我学会了一个词:“德高望重。”这绝对是对“老人”最崇高的评价。
随着时间流逝,几十年过去了,令人遗憾的是,部分老人行为失范,甚至有些“倚老卖老”的现象,让“老”字变成了“公害”的代名词。”
近日,许多热搜都与老人相关,比如:为了免费使用空调,老人扎堆到麦当劳、肯德基、宜家等场所,占用座位,聊天、打牌,从早到晚,严重影响商家正常经营;
更有甚者,辽宁的“暴走团”竟逼停救护车和消防车,激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愤慨。
在这些事件的评论区,有一条高赞评论令人深思:“等这帮七老八十的老人都不在了,剩下我们80后当家作主,社会风气才会变得更好。现在的老人太坏了,是‘坏人变老’了。”
这类言论是有些偏激的。但是,我却能表示理解。没素质的老人,以一己之力抹黑了老年人群体,将“倚老卖老”的脏水,溅到了每一个老人头上。
我们应如何应对这种情况?我认为,管理部门应积极作为,采取措施引导社会风气向善。例如,增设公益性质的纳凉休闲场所,让老年人有更多健康、文明的休闲选择;同时,对于那些损害公共秩序的老人,也不应因年龄而姑息,要坚决依法维护公共利益。
此外,我也想对那些行为失范的老人说一句:社会已经给予了老人很多宽容与理解,但宽容不意味着纵容。善意应成为引导,而不是成为不良行为的庇护所。
我们尊重每一位老人,因为他们是家庭的支柱,是社会的宝贵财富。但是,尊重的前提是:老人们也应值得尊重。
为老不尊该休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