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7月23日晚,全世界的目光聚焦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契拉昂宫,俄罗斯与乌克兰在这里举行了第三轮直接谈判。这本该是冲突双方迈向和平的新契机,可谈判结果却再次让期待和平的人们失望了。
短短1小时的谈判,不仅未能在核心议题上取得实质性进展,反而凸显了双方难以弥合的巨大分歧,让这场持续多年的冲突的未来走向愈发扑朔迷离。
本轮谈判由土耳其外长菲丹和国家情报局局长易卜拉欣·卡林共同主持。俄罗斯代表团依旧由俄总统助理梅金斯基率领,人员组成与上轮保持一致。乌方代表团团长为乌国家安全与国防委员会秘书乌梅罗夫,人数较上轮增加2人,共14人。从双方阵容来看,似乎都希望能在此次谈判中推动一些议题的进展。
谈判结束后,双方迅速举行新闻发布会,各自阐述立场。俄方团长梅金斯基表示,俄方建议与乌方达成24小时或48小时的停火协议,以便救治伤员和处理士兵遗体。
同时,提议设立3个线上工作小组,分别处理政治、人道主义和军事方面的问题。这一建议看似合理,为解决双方在诸多方面的分歧提供了一个持续沟通的平台。
然而,乌方团长乌梅罗夫却在新闻发布会上直言,双方就停火问题仍未达成一致。不过,他也提到在人道主义问题上取得了一些进展,比如双方均表示将继续交换至少1200名被俘人员,乌方还提议两国领导人会晤。
乌方认为,只有两国首脑直接会晤,才能解决俄乌停火这一棘手问题,并且乌方已做好准备。但俄方却认为,目前双方在解决两国冲突方案的备忘录草案上立场截然相反,俄乌首脑会面的时机并不成熟,缺乏直接会谈的基础。 美国《纽约时报》早在22日就曾预测,虽然俄乌重启谈判,但停火仍然难以实现,双方对此次谈判都不抱太大期待,谈判可能只能解决诸如交换战俘等低级别的议题。从实际谈判情况来看,这一预测似乎不幸言中。第三轮谈判仅仅持续了1小时,这表明在重大问题上,双方依然无法深入探讨并达成共识。 就在两国第三轮谈判之际,战场上的局势不仅没有缓和,反而愈发激烈。双方的袭击规模更大,打击烈度更强。俄罗斯国防部在谈判当天宣布,对顿涅茨克重镇红军城发起总攻,装甲部队、重型火炮、无人机蜂群全部出动。
红军城对于乌军来说至关重要,它是乌军连接扎波罗热和卢甘斯克的“生命线”。一旦俄军拿下红军城,就能将乌军在顿巴斯的防线“拦腰切断”,进而向哈尔科夫推进。 而据美国《华盛顿邮报》23日报道,面对俄方猛烈的夏季攻势,乌方甚至请求特朗普,允许乌使用远程武器打击俄本土目标,解除对乌对俄本土军事目标进行深度打击的禁令。这一举动无疑将冲突进一步升级,使局势变得更加复杂和危险。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俄罗斯希望通过加快进攻速度,在特朗普设定的“50天必须停火”期限内,尽可能扩大实际控制区域,从而在未来的停火谈判中获得更多筹码。而乌克兰则誓死捍卫红军城,因为一旦失去这座关键城市,不仅防线要进一步往后收缩,还可能引发盟友对乌克兰的质疑,影响军援的如期抵达。
俄乌第三轮谈判虽然结束了,但和平的曙光依旧遥不可及。双方在停火、首脑会晤等核心问题上僵持不下,战场上的冲突却在不断升级。这场冲突究竟何时才能画上句号?世界在关注,那些身处战火中的人们更是在期盼。而在和平真正到来之前,每一次谈判的破裂,都意味着更多的生命将受到威胁,更多的家庭将支离破碎。
#俄乌第三轮谈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