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展示

零公里二手车乱象曝光!车市灰色地带泛滥,整治刻不容缓!

发布日期:2025-07-29 15:13 点击次数:111

最近大家在网上看车或者逛二手车市场的时候,可能都碰到过一种挺奇怪的车。

这车看起来跟新车一模一样,塑料膜都还在,里程表上可能就跑了十几公里,甚至几公里,可价格却比4S店里便宜好几万,有的商家还直接打出“包上牌、包税费”的广告,听着就让人心动。

这种好事到底是天上掉馅饼,还是一个坑呢?

这事儿最近因为极氪汽车惹上的一点小风波,被彻底推到了大伙儿眼前,让这个汽车市场里存在已久的“灰色地带”露出了真面目。

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前段时间网上有很多人说,造车新势力里挺火的极氪品牌,在通过自己的直营店卖车时,把一些已经买了保险、办了过户手续的库存车,当成新车,用“限时优惠”的名义卖给了一些不知情的消费者。

这消息一出来,网上立刻就炸了锅,很多人都觉得被骗了,投诉也跟着多了起来。

大伙儿的疑问很直接:我花的是买新车的钱,你却给我一辆已经有过户记录的车,这不就是欺负人吗?

还有人把这事和之前极氪在一些城市公司户头买车数量异常的情况联系起来,怀疑它是不是在用这种方法自己买自己的车,好让销量数据看起来特别漂亮,制造一种车卖得特别火的假象。

面对这么多质疑,极氪汽车方面也很快站出来做了澄清和解释。

他们说,大家网上讨论的那些车,其实都是店里的“展车”。

所谓展车,就是摆在展厅里,让顾客看、摸、试坐的样品车。

为了保证这些车在展示期间的安全,比如万一顾客在体验时不小心磕了碰了,所以公司给这些车提前买了交强险。

但是,最关键的一点是,这些车从来没有开具过正式的零售发票,也从来没有去车管所办理过注册登记,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上牌”。

这一点区别,可以说是问题的核心。

在我们国家的法律和规定里,一辆车到底算“新车”还是“二手车”,最根本的分界线就是“注册登记”。

一旦一辆车在车管所上了牌,它就有了法律意义上的第一任主人,这时候再拿去卖,就属于二手车了。

而极氪解释的这些展车,虽然买了保险,但它们在法律身份上还是“清白”的,没有登记过主人,所以严格来说,它们并不属于我们通常所说的“零公里二手车”。

极氪还补充说明,因为这些展车在展厅里放了三到五个月,算是有了一定的“库龄”,所以卖的时候会明确告诉消费者这是展车,并给出相应的折扣。

而且最重要的一点,购买这些展车的消费者,同样可以享受到和新车车主完全一样的所有权益,比如首任车主的质保政策。

这一点对于现在的新能源车主来说尤其重要,因为很多品牌都推出了像“三电系统终身质保”这样的服务,而这个服务通常只针对第一任车主。

如果买了一辆二手车,这个最大的保障就没有了。

所以,从消费者的实际利益来看,极氪这次风波里的打折展车,和真正的“零公里二手车”确实有本质上的不同。

随着极氪的及时回应,围绕它的争议也就慢慢平息了。

但是,极氪这件事就像往平静的湖水里扔了一块石头,虽然石头沉下去了,但激起的涟Ta却把水面下一个长期潜伏着的、更大的问题给暴露了出来,那就是真正的“零公里二手车”现象。

可以说,这已经成了汽车市场里一个几乎所有主流品牌都牵涉其中的“重灾区”。

如果你现在打开一些二手车交易平台,比如瓜子二手车或者闲鱼,搜索一下就会发现,这种行驶里程极短的“准新车”数量非常多。

不管是合资品牌还是我们自主品牌,从十几万的家用车到几十万的豪华车,都能找到这类车源。

一些二手车商在卖车时,甚至毫不避讳地在标题上就打着“包牌包税,落地价比新车指导价还便宜”的口号。

举个例子,一辆官方售价在20万元出头的新能源汽车,在这些平台上,你可能花15万甚至更低的价格就能买到,这中间超过5万元的差价,对任何一个想买车的普通人来说,诱惑力都非常大。

当然,市场也有例外,比如像小米SU7这样一车难求的热门车型,市面上也有一些“零公里”或者只跑了几十公里的车在卖,但它们的价格不但不便宜,反而比官方售价还要高出好几万块钱。

这其实是另一种情况,是“黄牛”在倒卖订单,利用交付周期长的时间差来赚钱。

那么,一个问题就来了,不管是卖不动的冷门车,还是抢着要的热销车,为什么都会出现这么多“零公里二手车”呢?

说到底,这背后是市场激烈竞争下,各方为了利益而采取的一种非常规手段。

首先,一个主要原因就是近年来汽车市场竞争实在太“卷”了。

各大车企都在打价格战,推陈出新,一些反应比较慢的传统车企,产品竞争力跟不上,就出现了严重的产能过剩,造出来的车卖不掉,在仓库里越堆越多。

这些车放久了就成了“高龄库存车”,既占地方又占资金。

为了清理库存,也为了让每个月公布的销量数据好看一点,给股东和市场一个交代,一些车企和经销商就想出了一个办法:自己先把这批车买下来。

他们通过内部公司或者找合作公司,把这些库存车全部办理上牌手续,这样一来,这些车在统计上就从“库存”变成了“已售”,销量报表立刻就亮眼了。

其次,经销商的日子也非常难过。

他们夹在汽车厂家和消费者中间,压力巨大。

厂家为了激励经销商多卖车,会给他们定下很高的销售任务,只要完成了任务,就能拿到一笔非常可观的返利奖金,这笔钱是很多经销商利润的主要来源。

但是,如果市场行情不好,车就是卖不动,眼看这个月的任务完不成了,怎么办?

为了拿到那笔重要的返利,一些经销商就会选择“自救”。

他们会自己掏钱,或者找二手车商合作,把差额的那些车买下来,办好上牌手续,完成厂家的任务。

然后再以低于新车的价格,把这些刚刚上完牌的“新车”卖给二手车商流入市场。

虽然单看这几辆车是亏钱卖的,但只要拿到了厂家的巨额返利,里外里一算,总账可能还是赚的。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人专门钻政策的空子来牟利。

比如国家为了鼓励汽车消费,推出了“以旧换新”的补贴政策,这本来是件惠民的好事。

但一些“聪明”的二手车商却从中找到了发财的门道。

他们的操作是,先找一辆符合报废或置换条件的旧车,用这个指标去申请到国家补贴,然后再低价从经销商那里收购一批“零公里二手车”,转手卖给想买车的消费者。

通过这样的操作,他们不仅赚了卖车的差价,还把国家的补贴款稳稳地装进了自己的口袋。

这种种操作,表面上看似乎让库存清了、销量上去了、消费者买车便宜了,但实际上,它对整个汽车市场的健康发展危害巨大。

它严重扰乱了新车和二手车市场的正常价格秩序,破坏了真实的市场供需关系,让车企之间的竞争更加恶性化。

对于我们消费者来说,虽然看似用更便宜的价钱买到了和新车差不多的产品,但背后隐藏的风险不容忽视。

最大的问题就是,你虽然是这辆“新车”的第一个使用者,但在法律上你已经是第二任车主了。

这意味着,厂家宣传的各种“首任车主”专属权益,比如终身质保、免费保养、免费道路救援等等,你可能都享受不到了。

尤其对于结构复杂的新能源汽车来说,它的电池、电机、电控系统是核心部件,技术非常独立,一般的修理厂很难检测和维修。

一旦没有了原厂的质保,这些核心部件要是出了问题,维修费用可能会高得吓人,你当初省下的那几万块钱,可能还不够支付一次维修费的。

值得庆幸的是,这个长期存在的市场乱象,已经引起了国家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就在最近,工业和信息化部已经发声,计划协同其他部门,要从源头上对“零公里二手车”现象进行规范和整治。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也表示,正在推动建立相关的行业机制,来约束这种行为。

同时,像比亚迪、奇瑞这样负责任的龙头企业,也已经开始行动起来,对旗下那些有违规上牌行为的经销商进行追责。

在监管的重拳和行业的自律下,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条灰色的产业链有望得到有效的治理。

不过,这也只是汽车市场恶性竞争下的一个缩影,要想真正推动整个产业健康有序地发展,还需要监管部门持续发力,对市场上的各种乱象一追到底,重拳出击。

88彩介绍 产品展示 新闻动态
电话:
邮箱:
地址:
88彩

Powered by 88彩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365站群 © 201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