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贸易战,大家脑海里会浮现些什么呢?是中美之间那激烈的角逐,还是那种一边打一边伤人的策略?
前阵子在美国的一次采访里,AI芯片巨头英伟达的CEO黄仁勋说:“英伟达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已经从95%掉到0%了。”美国的政策搞得英伟达失去了全球最大的一块市场,这些政策一方面伤害了中国,另一方面对美国自身的损害更大!
美国对中国的打压
2022年10月,美方开始对中国高端AI芯片实行出口限制,没过多久,美国自主研发的人工智能模型GPT-3.5就出来了。
GPT-3.5一问世,立刻在网上引发了一股人工智能热潮。这款能跟人聊天的AI软件,帮咱们解决了许多日常的小事,方便得不要不要的。
不久之后,OpenAI公司又推出了GPT-4.0,紧接着,GPT陆续出了给iOS、安卓、企业、团队,还有定制版的各种应用。
现在,世界各大公司都纷纷开始租用GPT这个人工智能程序,很多人在日常生活中也逐渐用上了它。伴随这款软件的火热,OpenAI的股价迅速飙升,哪些企业支付的租用费也帮他们赚了不少钱。
看到人工智能能赚钱,全球各大公司都纷纷着手开发自己的AI软件。不过,要想搞定人工智能的训练,少不了得用上英伟达的高级AI芯片。
为了遏制中国科技的进步,美国下令英伟达不得向中国出口高端AI芯片,所以英伟达只好推出一些符合美国规定、专门为中国定制的AI芯片,比如A800、H800、H20之类的。
这些芯片的共同点就在于它们都是经过“削弱”处理的AI芯片。美国想借助这些限制阻碍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研发,但是,尽管如此,中国的AI发展还是没被挡住,DeepSeek一次次出现,狠狠地打了所有人的脸。
DeepSeek有多优秀
自从GPT出现之后,全球各大公司在搞人工智能基本上都是在模仿它。靠着不断积攒算力和海量数据,才算算研究出了个AI模型。
不过,DeepSeek在算力有限的条件下,通过优化算法和技术上的创新,把性能提升了不少。其他的人工智能团队都在照搬模仿,而只有DeepSeek的团队真正走在了创新的前头。
靠着算法的改进,DeepSeek只用了570万美元,就达到了哪些GPT几百亿美元才能实现的效果。市面上的其他人工智能模型发布后,都难与GPT抗衡,但DeepSeek一出,就能直接和GPT比肩。
DeepSeek的突然出现,让那些限制中国AI研究的行径都觉得眼前一亮,也狠狠打了那些看低中国科研水平人的脸,真正做到了在弯道超车的人工智能领域占据一席之地。
除了训练成本比较低之外,DeepSeek还免费开源,想用的人都可以直接拿来免费用;如果企业想要租用的话,费用比GPT要便宜得多。
一些西方国家担心中国会在软件里偷偷藏用户的数据,软件一开源,大家都能随意研究,看看里面是不是留了什么后门。
除了这个之外,DeepSeek在好多平台上都能用,只要接入之后,系统会根据用户平时的习惯,给出不一样的回答。
打个比方吧,要是在车载系统接入DeepSeek,驾驶员一说“我累了”,系统就能明白他的意思,想要休息。这时候,它会帮你关掉车窗,调整座椅靠背,打开空调和通风。这样一来,生活就变得更方便了。
英伟达退出中国市场
随着DeepSeek的问世,为了限制中国科技的崛起,英伟达“削弱”过后的AI芯片都不允许在出口到中国;到2025年4月,H20芯片因为美国政策的限制,无法继续卖给中国,英伟达因此亏掉了大约45亿美元的库存。
到了2025年5月,黄仁勋对外透露,英伟达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已经从95%下降到50%;不过美国对中国的打压力度还没有减弱,到了2025年10月,黄仁勋确认,英伟达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已经从95%掉到0%。
在中国的市场份额降到0%,意味着英伟达彻底退出了中国市场;与此同时,国产芯片也在加快推进,逐步取代英伟达的产品。
在十月份的这次美国访谈中,黄仁勋表示,美国应停止对中国的压制措施;目前中国的AI技术只比美国落后几纳秒,USA得主动去争夺,而不是像现在这样保护本土企业,减少对手的竞争。
英伟达这次说,本季度没把任何H20芯片卖给中国,结果公司至少亏了20到50亿美元。黄仁勋在会议上特别强调,说中国能给美国带来挺大的商机,不能因为一些决策而错过跟中国合作的机会。
要是美国政府能允许英伟达继续跟中国合作,那公司每年最少能创造出五百亿美元的商机。对此,英伟达也希望政府能赶紧批准,让他们能继续跟中国保持合作关系。
结语
从GPT兴起引发的人工智能热潮到中国DeepSeek的突然出现,二者之间其实没过多久,大概两年多的时间,中国就把DeepSeek研发出来了。
DeepSeek一出,训练费用那叫一个便宜,直接就碾压了GPT的成本;光是在这块,许多企业心里就更偏向于用DeepSeek,毕竟大公司也不是傻瓜,成本低的那个最后就用哪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