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到底是去钓鱼的,还是去喂鱼的?
这个问题你想过没有。
花了钱买来一堆窝料,结果要么小杂鱼闹个不停,要么就是水里一点动静都没有,根本没鱼进窝。
你那窝料到底是把鱼引过来了,还是直接把鱼喂饱了送走了?
那钓鱼的时候,怎么才能把鱼聚集到你的钓点,下面这几个方法很重要,你学到了或许能帮到你。
一、别“打窝”,要“做窝”
打窝和做窝听着差不多,其实完全是两码事。
打窝就是你理解的,提前弄一大坨料扔下去,想让鱼过来。
这个做法最大的问题在哪?
就是不可控。
料扔多了鱼吃饱了,你的钩子对它就没意思了。
料扔少了或者味道不对,鱼根本不来。
尤其是在野外钓鱼,你根本不知道水下是什么鱼,它们爱吃什么。
你这么一顿猛打,很可能把不想钓的小鱼都招来了,真正的大鱼反而很警惕,不敢靠近。
做窝的意思很简单,就是用你的鱼竿,一竿一竿地把窝子慢慢抽出来。
这个窝子的范围很小,就在你钩子落下的那一个点上。
鱼是被你持续抛竿的饵料吸引过来的,它们来了就有吃的,但又吃不饱,只能围着你的钩子转。
这才是钓鱼,不是喂鱼。
二、饵料别搞那么复杂,状态才是根本
很多人痴迷于各种神仙配方,50%这个,30%那个,非要把每种成分的比例算得清清楚楚,其实哪有那么讲究。
天热了鱼吃得清淡点,天冷了就爱吃腥味重一点的,这是基本道理。
你真正要关心的不是那百分之几的比例,而是你把饵料开出来的状态。
钓鱼主要就两种饵,拉饵和散炮。
拉饵就是你挂钩上钓鱼用的。
它的状态要求很简单:
要能稳稳地粘在钩子上,扔出去不能掉,落到水底了它还得是个软的小球,鱼一吸就能进去。
还有你在开饵的时候,水要一点一点地加,用手打个几圈,让它把水吃透了,然后放那里等个三五分钟再捏成一团。
软硬这个需要你自己掌握,用手指轻轻一按,感觉很柔软能轻松按下去但又不会散开就可以了。
散炮就是你用来诱鱼的。
它的作用就是下水以后炸开,形成一片雾,用味道把远处的鱼叫过来。
所以它绝对不能黏,要干、要散。
水要加得特别少,用手抓起来一捏能成团,但一碰就散开,这就是最好的状态。
你把这两种饵料的状态弄明白了,比背一百个配方都管用。
三、开钓头十分钟,比后面两小时都重要
这算是我自己钓鱼总结出来的一个经验,比什么三角战术好用多了。
你刚到一个新的钓点,前面十分钟决定了你今天收获怎么样。
一开始别急着挂拉饵钓。
你先用双钩,捏上两个比平时大一点的散炮,朝着你的钓点连续用力抽个五六竿。
速度要快,别等浮漂站稳,鱼竿一甩出去估计饵料到底了,就抽回来再挂散炮,再打。
这么做的目的就是快速在你的钓点形成一个立体的雾化区域,让味道尽快散开,告诉附近的鱼这里有吃的!
抽完这几竿散炮,马上换成正常的拉饵开始钓。
这时候窝子里已经有味道了,但没多少能吃的东西,鱼只要被诱过来,看到你那两个软软的、味道一样的拉饵,基本张嘴就吃。
这个节奏很重要,先诱后钓,衔接要快。
四、学会看水里的“信号”,别瞎等
做窝最大的好处就是能很快看到水下的反应。
这个反应不是看浮漂,是看水面上的鱼星。
鱼在水底吃东西会拱泥,就会有气泡冒上来,这就是鱼星。
你要是看到你的浮漂周围,冒出来那种很小的、一个一个往上走的泡,基本就是鲫鱼来了。
这时候你就要把拉饵弄得小一点,让它更容易吸进去。
如果你看到的是一串一串或者一片一片比较大的泡,还带着点浑水泛上来,那很可能是鲤鱼进窝了。
这时候你的动作就要稳,别着急,等一个稳稳的黑漂或者顶漂再打。
最怕的是什么?
是看到窝子里泛起一大片非常细碎的小泡泡,而且持续不断地从水底冒上来,又多又密集。
这说明底下全是小杂鱼,它们吃不了你的饵,就在那里瞎啄,把饵料弄得到处都是。
这时候你就要赶紧想办法了,要么把饵料开得硬点、黏点,让它们啄不掉,要么就干脆换个钓点。
看鱼星是个真本事,能让你清楚知道水下是什么情况,比死盯着浮漂瞎猜要强一百倍。